连接器可靠性的基础

连接器可靠性的基础

连接器可靠性的基础

可靠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术语。一些汽车因为具有高可靠性而被人追捧,而另一些汽车因为没有高可靠性而被人避而远之。对于朋友、老板以及支票,可靠性都是一个被期望的品质;但其确切含义取决于语境。

然而,就电气连接器而言,可靠性有着确切的定义。用简明的语言来说:可靠性是连接器在要求所需的时间内承受给定环境和/或机械压力的可能性。

在这个定义中,连接器在给定的条件下运行时,必须在一段定义的时间内保持一组明确的性能水平。如果任何或所有连接器的性能可随应用而改变,那么一个连接器的可靠性规范就是所有三个连接器的功能。

连接器的构建基础知识

那么,究竟什么是连接器呢?连接器的一般定义是“连接器在一个电子系统中的两个元素之间提供可分离连接,而没有发生不可接受的信号失真或功率损耗。”

该定义的两个关键部分是“可分离的”和“不可接受的”;性能损失取决于连接器应用和它的电气和环境要求。

以下是一个连接器的简笔画,显示主要元件以及接触端子和接口的特写。

连接器电气元件

连接器电气元件。(来源:泰科电子)

每种连接的电气部分包括一个接线插脚和一个插拔接触弹簧,后者对相关的插脚施加一个机械应力,可保持电气连续性。插脚和弹簧各自包含在一个刚性壳体中;两个壳体结合在一起并用一个密钥机制来确保正确的方向。

故障模式和机制

如果没有发生任何故障,连接器的可靠性就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。当我们查看连接器什么地方出错时,我们就在区分故障 模式和故障 机制。相对于应用要求,故障模式是连接器产生功能性故障的一种特殊方式——例如,超过规范的接触电阻或不可接受的高插拔力都是故障模式。故障机制是故障模式产生的原因——例如,机械振动和电气过应力都是可能产生故障的机制。

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故障机制和它们的典型故障模式:

故障机制 典型故障模式
机械应力:振动、撞击、持续弯曲应力、重复插或拔 损坏连接器壳体和密钥;错配和电路损坏;过度磨损导致间歇性连接或连接打开
过高温度 绝缘破坏;提高接触电阻
过低温度 损坏非金属元件
高湿度 提高接触电阻、抗腐蚀性

确定连接器的可靠性

我们如何制定连接器的可靠性指标?在大多数领域,可靠性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进行确定:

1)使用情形:监测产品在运行中的性能。

2)预测性:根据通过实证研究和/或测试而开发的模式,预测可靠性。

3)故障的物理分析:识别潜在的故障机制,并开发一种加速的故障检测程序,以诱导故障进而预测真实性能。

出于很多原因,这些技术并不适合连接器。标准的统计指标难以获得,如 MTTF 和 MTBF(分别是平均故障时间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)。相反,连接器生产商提供一套保证的电气和机械操作规范,和一套样本已通过的合格性测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