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F: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风口

ToF: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风口

在最近发布的iPad Pro中,苹果宣布使用dToF LiDAR技术,让飞行时间(time-of-flight, ToF)这个略显小众的“黑科技”再次成为2020年厂商展示技术实力当仁不让的筹码。根据咨询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的最新预测,包括ToF技术在内的全球3D成像与传感市场,将以20%的年均复合成长率(CAGR)从2019年的50亿美元成长至2025年的150亿美元。其中,摄像头后置3D成像应用将超过前置,市场渗透率将在2025年接近42%。

2019-2025年全球3D成像与传感市场收入预测 (来自Yole Développement)

 

目前,包括OPPO R17 Pro、vivo NEX双屏版、荣耀V20、LG G8、三星S10 Pro、华为P30 Pro、华为Mate 30 Pro和华为P40 Pro/Pro+在内的中高端旗舰智能手机,纷纷将基于ToF技术的后置3D成像方案列为标配。而国盛证券的报告也显示,从2020年开始,ToF手机的出货量将进一步爆发,在整体3D感应中占比有望达到40%。预计2019/2020年ToF手机的出货量为7760万,同比大幅增长747%;成本方面,ToF的BOM成本大约为12-15美元,而芯片的成本大约占到整体BOM的28%-30%。

3D后置传感应用多元化

ToF与结构光、双目视觉技术(Stereo Vision)一起,共同组成了当前3D摄像头的三条主流技术路线。其基本原理与3D激光传感器类似,只不过3D激光传感器是逐点扫描,而ToF相机则是同时得到整幅图像的深度信息。这就好比是ToF镜头发射出了一整面平整的“光墙”,这面光墙打到物体表面发生了形变并带着3D信息反射回来,根据激光往返的时间长短和其固定的飞行速度,就能计算出物体表面上的点与手机之间的距离。当发射的激光足够多时,就可以触达物体表面的每一个点,当所有的点连成一个3D立体面时,我们就能获得物体的形状信息。

和ToF相比,结构光在短距离(<80cm)范围内具有高精度和强抗干扰能力的优势,所以在前置3D应用中,结构光性能优势比较明显。但在后置3D应用中,由于ToF工作距离比结构光更远,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可以变得更广。从应用层面对比而言,结构光技术功耗更小,技术更成熟,但由于应用距离受限,所以更适合解锁以及安全支付等静态场景;而ToF方案拥有更高的帧率(FPS),在远距离下噪声较低,更适合智能机后置摄影、AR/VR(包括3D拍照、体感游戏)等动态场景。

主流3D视觉方案对比

 

这意味着,随着增强现实内容市场的蓬勃发展,内容厂商不断推动AR/VR开发平台的发展,ToF有望接力结构光,从生物感知到虚拟现实,从人脸识别到3D建模,带来产业端升级和用户体验优化,前置人脸识别+后置虚拟现实功能可能成为手机的下一个形态,ToF有望成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风口。

但需要指出的是,其实除了智能手机领域,ToF技术在智能家居、智能安防、智能零售、自动驾驶等领域迎来爆发将成为大概率事件,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。例如扫地机器人将从传统的单线机械扫描式激光雷达转向ToF激光雷达测距,用于识别跟踪人体,让人类生活各方面变得更加智能;在自动驾驶/车内感知监控/AGV领域,ToF 3D传感技术可以应用于车载激光雷达、车内人体识别、车内手势识别等相关技术的实现。

如何用ToF进行“思考”?

很多人认为iPhone 7是ToF测距传感器首度现身智能手机市场的标志,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。该技术最先在Blackberry Passport智能手机中得到采用,它当时使用了意法半导体(ST)三合一智能光学模块VL6180X,整合了接近传感器、环境光传感器以及VCSEL光源。很快,在随后推出的几款LG手机中也发现了这款组件。

2017年1月,ST推出其第二代ToF传感器——VL53L0X,一经推出,就有6家来自亚太地区的手机制造商宣布采用这款传感器芯片。相较于VL6180,VL53L0省去了环境光传感器,而其SPAD模组也加以了改善。而在iphone 7,包括后来的iPhone X中,ST将VCSEL接合在ToF芯片顶端,进一步实现了更精巧的模块。

5年来,ST已经陆续推出了VL6180X、VL53L0)、VL53L1、VL53L3、VL53L5四代FlightSense产品。其中VL53L5是ST第四代产品,将于今年正式推出。与普通ToF产品25-27度的视场角(FOV)不同,VL53L5的FOV最大能够达到61度,由此带来的好处一是覆盖范围更广,更适合大家电、大屏幕产品使用;二是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,通过算法缩小、中间变化等方式对FOV角度进行编程,弹性更大。

ADI也是国内被选择最多的ToF芯片商之一。其CCD ToF 前端芯片ADDI903x系列产品可支持CCD红外光ToF传感器,分辨率达 640x480。ADDI903x可将影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,并提供高精确度的脉波时间控制器,闭回路设计,让激光二极管控制的脉波宽度更准确,进而可以得到更精准的深度数据。

ADI公司CCD ToF 前端芯片ADDI903x提供的功能

 

以传感器和前端芯片ADDI903x 为核心的ToF技术方案,拥有超高帧率和实时性,相比3D激光传感器的逐点扫描,能快速而又准确的获取整体图像的深度信息。在其它3D技术中,距离的计算要通过复杂算法进行,而ToF图像传感器芯片可直接测量到对象的距离。另外,该方案在户外性能方面非常出色,可支持940 nm光源,并且每个像素都有独特的背景照明抑制电路。即使有两倍的照明峰值功率,该方案也能提供未被干扰的深度数据。

vivo与ADI合作开发的ToF 3D超感应技术vivo NEX系列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,ToF 3D立体摄像头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手机支付的安全性,更丰富的美颜功能以及其他便利功能。通过ToF红外景深镜头,能更准确地识别用户面部巨大数量的立体特征,不仅可以实现解锁,更能实现“刷脸”支付;通过 3D 面部建模的方式,实现3D级别的捏脸效果,能细致的调整脸型;ToF相机支持3D测量仪功能,该功能可以测量物体尺寸,为用户日常使用提供更多便利。

TI 第二代3D ToF方案—Tintin双芯片则由传感器芯片OPT8241(包含模拟前端)和控制处理器芯片OPT9221组成,典型应用包括机器人避障和自动导航、三维扫描、安全监控、人数统计、VR人机互动等等。其中,OPT8241是分辨率为QVGA 320x240的光传感器,控制光源发射和反射光接受和处理;OPT9221是ToF控制器,负责整个系统时序和控制,并把原始数字相位信息处理并输出景深数据。

 

Tintin套片解决方案

 

消费与专业市场的“双轮驱动”效应

从技术层面来说,ToF技术在消费电子(虚拟现实、人脸识别、体感交互)等应用上面临的性能挑战难度通常要更小一些,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低成本、低功耗和小尺寸等方面,对于测量速度、寿命和分辨率等方面的要求并不强烈。但对于汽车(辅助驾驶、人脸识别、手势识别)、工业级自动化(自动避障、测量测距、感知定位)、医疗电子(增强现实、远程交互)、新零售(手势识别、客流统计、行为识别)、智能安防(人脸识别、行为分析)等专业级场景来说,ToF传感系统的设计不仅需要在精度、范围、响应时间、分辨率、成本、功耗、封装之间取得平衡,还需要针对不同情况中出现的各种不可控因素、传感系统的灵活性与抗干扰性等方面进行定制化的冗余设计,比如添加一些高可靠性的滤波和抗干扰器件/模块,并加载相关的软件算法,从而保证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状况。

以汽车应用为例,目前市场上的倒车雷达只能感应是否有障碍物,但一些“身材”矮小的障碍物就达不到感应范围的要求。如果采用ToF技术,倒车系统就可以同时侦测多个不同距离的行人或障碍物,当有行人或者障碍物靠近时,就算是视线死角车顶的树枝,透过软件处理后,也能以影像或声音警示距离,以帮助驾驶人员了解车后相关路况。

在智能建筑领域,以具备人脸识别的ToF 3D立体影像自动门解决方案为例,传统自动门采用红外线反射原理,只能检测到是否有物体出现在感测范围,导致动物也能自由进出商场,造成了管理上的困扰。基于ToF的方案则可识别空间中的人类特征以及人与物体相对位置距离,避免非人类进入商场。此外,商业空间的3D人流自动统计过去有成熟方案,但如何有效利用影像技术,以最低的成本精准分辨进出者的身高、体重、出入时间和低于1%的高度误差,就有相当的技术门槛了。

除了完成物体的3D深度拍照外,ToF技术在工业领域还能为机器人带来视觉效应,使之能像人类一样具有方向感。但如果用激光雷达来解决机器人自主避障问题,成本需要增加数万元;用双摄像头方案,需要大量的运算和双摄像头精准位置的调教。 

结语

作为一种新型的视觉传感技术,无论是针对消费级还是专业级应用领域,当前仍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还很多,未来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去真正实现成本、功耗、体积、速度、寿命、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等多方面的平衡,达到一个相对目前来说更为优化的水平,进而实现ToF视觉传感技术实际应用中可靠性的成倍提升,是技术方案提供商们应当考虑的重点,也是ToF技术普及乃至整个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。

 

特色产品

ST VL53L1

ADI ADDI903x